114中文网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71章 报纸-不过是舆论工具而已

第171章 报纸-不过是舆论工具而已


而谯应远事件之后,杨轩则让冉麟、张琅公开筹备,编制与行报纸,以控制言论,占领舆论制高点。

        经过一段时间钻研,杨轩搞清楚了古代中国报纸存在形式。

        很多人以为报纸是西方的,在古代中国没有报纸,这有失偏颇的。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意义的报纸,但朝廷有邸报,有塘报,更有现代意义的内参。

        自宋朝开始,各地都派往官吏常驻京师,如同现代的驻京办一样,收集朝廷的各种信息,整编之后,如同现在的各种内参资料一样回地方供官员参考斟酌。

        但无论邸报、塘报还是这些内参资料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员,而西方的报纸服务对象则是普通民众,如此可见,在古代中国没有供老百姓观看的报纸的。

        这不,在谯应远案件审理之际,杨轩召集钱邦芑、欧阳直、冉麟、张琅等人,决定创建大公报,以服务大众。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报刊与过去邸报、塘报、内参稍稍不同,除了刊登重要大事之外,更需刊登各地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奇闻异事,都显得兴致勃勃。

        在古代官府颇为重视圣意的传达,在各个衙门门口都有建立南墙,将官府各种文告张贴在南墙外面,供老百姓瞻仰。

        而报纸报刊就是在介绍地方风俗民情,奇闻异事之余,携带官府的各种私货以兜售给大家,从而达到教化民众的作用。

        听完介绍之后,钱邦芑更是担心其不良影响,若是那个私人控制报刊,轻则影响舆论,控制官府。

        想到前世西方报纸的种种乱象,杨轩则显得信心慢慢,笑言这报纸只要控制在官府手中,如此就可以完全避免出现这种乱象。

        再说了这大公报受钱邦芑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这种可能的问题。

        如此经过十天筹备大公报正式出版,逢初一、初五刊一次,共八个版面,主要介绍时事、军事,各地经济,风土人情,以及各种奇闻轶事。

        考虑到这个时代识字有限,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钱邦芑建议除了文字描述之外,多用漫画形式,即便那些不识字的也可以简单理解报刊内容。

        大公报是第一种面向全体民众的官办报纸,通过官府驿传系统送,虽然5分钱一份,一经行就颇受地方乡绅青睐,通过大公报大家可以了解朝廷、官府动态,更能够了解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而杨轩更是将大公报作为一种武器控制地方言论,不但鼓励各县在南墙上张贴最新的大公报,更是让各乡在集市口建立报亭张贴最新大公报供民众阅读。

        除了地方之外,军中各个大队每晚以中队为单位,由司务长组织,由军中识文断字的兵丁念几段最新时事,然后让大家讨论,不但活跃气氛,增加军人的见识与阅历,更为重要的牢牢把握军心。

        如此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公报行量民间订阅量过一千份,再加上官府军队订阅的三百份,每期收入过6o两白银,足可以满足印刷,邮寄与稿酬了。

        稿酬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在古代读书人为了扬名立万常常自己出钱请人刊登自己的文章,希望当权者能够看到,如此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现在不同了,四川布政使衙门川北总兵衙门办理大众报,只要文章被选中都能获得5钱到一两的银子,如此不但有丰厚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增加声望名气,这是过去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读书人向来是文无第二,大家怎么能够放弃这种机会呢?

        看杨轩在顺庆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钱邦芑、刘鳞长等人叫苦不迭,自三月上旬以来,大明各部就开始组织对大西政权的夏季攻势。

        三月上旬四省总督王应熊,川陕总督樊一蘅在川南犒赏三军以后,自四月上旬川南明军三路齐头并进以征讨大西政权。

        川陕总督樊一蘅亲率云贵大军攻击叙州府。

        副将杨展、参将曹勋率部进攻嘉定府。

        参将朱化龙率部进攻理县、茂县

        而寄予厚望,在南路明军动攻势之后配合作战的川东马乾曾英部、川北忠义军则毫无动静,根本没有马上进兵的意思。

        曾英借口各部缺兵缺粮,虽然春天收了一点军粮,稍稍缓解粮荒,但各部存粮非常有限,再加上三军将士士气低落,一再推迟兵。

        杨轩则不同,随着丈量土地、清理户口、安置流民、施行屯耕、建立乡公所、征收商赋、关赋、盐赋、矿赋等新政逐步落实之后,顺庆府钱粮充足。

        但杨轩先是借口讨伐保宁府的刘进忠、赵荣贵部拖延进军,后来借口春收春耕与编练部队不愿意兵。

        看到四省总督府公文一封接一封,钱邦芑、刘鳞长等人一个个急得如热锅上蚂蚁。

        这天听说杨轩在军营巡视,两两约好,坐着三轮车风尘仆仆赶来。

        文官过去坐轿子,普通乡绅坐滑竿两人抬的,官员坐轿子。

        史书记载,明朝辅张居正回家坐着32人抬的级大轿,轿内有客卧套间、一厨一卫,有两名小僮在内侍候,估计应该比现在劳斯莱斯都豪华。

        如果明朝五毛遇到西方人士,定会大吹特吹,这就是大明的辅一号,一般人做不起的。

        为了保证张辅行程畅通无阻,常常是一班轿夫抬轿,替换替换班乘大板车随后,如此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每年光张辅坐轿也需数千两白银。

        张辅如此阔绰,下面的知县、知府排场当然不敢比,但也是四人八人大轿。

        虽然每个人虽然只有6两多银子的俸禄,但官府中人那个靠那点死俸禄生活的,就像现代领导司机一样,这些轿夫因为接近领导有了权势在地方上巧取豪夺的,每年下来也是生活丰厚的。

        按照级别钱邦芑、刘鳞长本来可坐四人大轿的,但上个月听杨轩所劝一个个改坐三轮车。

        这三轮车与普通运货三轮车稍稍不同,就像九十年代各个小县城载客三轮一样,上面有粗布遮挡,下面按了坐垫。

        由于三轮车属于新鲜事务,就像那个时代的劳斯莱斯奔驰宝马一样,每辆市价在百余两纹银,还是有市无价的。

        钱邦芑、刘鳞长的三轮车当然是官府特供,卖价不过二十余两,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一年收入。

        钱邦芑最初颇为抵触,但坐了几次之后,慢慢现其中好处。

        坐在三轮车上不怎么颠簸,度也非常快。

        如果在大路上,车夫一天踩上百余里没有什么问题,这可比起轿子舒服多了,快多了。

        除此之外,坐三轮车可划算多了,过去至少需要养四个轿夫,阔绰的更是八个轮换,现在只需要一个车夫就可以了。

        平常车夫在前面骑着三轮车,后面师爷、长随、护卫什么的即便小跑步都赶不上,这可比过去安逸多了。

        除此之外,可没有减少大家开支,过去4个轿夫多少俸禄,现在一个车夫还是这样多,节省下来的名额,可以用师爷、长随来顶替,或者可以直接纳入自己腰包。

        看到其中巨大好处之后,钱邦芑要求所有知府、知州、知县、县丞什么的不许坐轿子,只需坐三轮车,看到钱邦芑如此激进,反而是杨轩不干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钱粮,前线各部现在最缺的就是三轮车,现在需要先满足军需然后才是民需啊。

        这不,听杨轩现在在军营检视军队,便坐着三轮车赶了过来。


  (https://www.114wxw.cc/book/11983/6889051.html)


1秒记住114中文:www.114w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14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