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 明国崛起 > 第八十六章 商业之战

第八十六章 商业之战


  徐淮,现在还在工厂里生产。

  弗朗机人要的货实在是太多了,徐淮手下的工坊几近于压榨式的生产。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  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现金/点币等你拿!

  每天拼命催产出足够数量的货物,徐淮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在复兴徐家的使命下,他的脑子里一直绷着一根弦。

  如果这次走私货物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徐淮和他代表着的徐家,都会坠入无尽的深渊。

  现在徐淮为了得到生产原料,在市场上大量收购蚕丝与棉花,甚至加价一成购买。

  只是,松江府的纺织原料市场,似乎在他来之前,就已经被人清空过一遍。

  在另一个徐老板进行“工业生产”的效率之下,这些原料被一扫而空,算是一点都没给徐淮留下。

  徐淮并不知道是谁清空的原料市场,但他却明白,如果没有原料生产,自己才是死定了。

  松江府是南直隶的织造业中心,这里的原料被买空了,那南直隶其他地方自然所剩不多。

  徐淮为了生产进度,直接加了三成的价格,在隔壁浙江跨省调运。

  这一下,原料成本忽然提升了三成。

  并且,从浙江运到南直隶的运输成本极高,路上一来一回,就是十天半月的时间。

  可徐淮也没有办法了,忍着价格,忍着速度,徐淮只能加价从浙江买了。

  为了这些原料,徐淮现在借了无数的钱,高耸的债台已经快突破云端。

  这债台的重量,甚至压压弯了徐淮的腰。

  徐淮在借钱过程中,低三下四求别人,甚至作践自己折辱尊严,才换的几个借钱的机会。

  曾经高高在上的徐家,现在跌入云端,成为落水狗。

  谁不想趁着徐家落魄,痛打落水狗,显显自己的威风呢?

  徐淮每次借钱,人家都是看足了笑话,把徐淮逼得无地自容,才给徐淮放款。

  经受住这些屈辱,徐淮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做完与这些弗朗机红毛鬼子的生意,赚回来足够徐家翻身的银子。

  徐淮一定要将这些人傲慢的脸踩在脚底下,让这些见风使舵的畜生全都重新跪服于自己的脚下。

  怀着这个信念,徐淮坚信自己不会失败的。

  另外,徐淮还想到了另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收购。

  既然生产已经达到上限,那不如从松江府收购一些。

  反正弗朗机人给的价钱,是市价的两倍,从市面上收购,其实比自己生产更加快速。

  说做就做,徐淮赶紧在市面上,寻找能够提供制成品的商家。

  果然,徐淮找到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松江府市场上确实有了大量纺织品在出手。

  而且,这大量的货源,竟然比自己家手工的产品更加好,这真是神奇。

  到这时候,徐淮还未发现问题所在。

  他只觉得,自己家的产品差,不过是加班加点导致的偷工减料罢了,不足为虑。

  将从浙江调货的钱,小部分转移到在松江府采购。

  经过一段时间,徐淮发现,直接在松江府采购的成本,竟然比自己生产要低。

  这现象让徐淮有些诧异,但是在走私丝织品给弗朗机人,这样巨大的暴利面前,徐淮还是先把自己的疑惑藏了起来。

  经过一番计算,徐淮算出了自己的利润。

  在自己生产的情况下,每一百两银子订单。

  徐淮可以得到32两,接线人宁国府曹家10两,生产成本是58两银子。

  在向外采购的情况下,每一百两银子订单。

  徐淮可以得到45两,接线人宁国府曹家10两,采购成本是45两银子。

  这是整整13两的利润。

  徐淮发现,如果全部采购的话,就能够赚的更多。

  每一百两银子的订单,自己就可以赚到32两本来的利润,再加上减少成本的13两银子。

  一共是四十五两银子利润。

  这样一来,利润率直接提高了三成。

  看着这份眼前的的利益,徐淮不禁贪婪的咽了一口口水。

  要是能够全部采购,徐淮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了。

  望着身后的织坊工厂,徐淮想到了一个更妙的主意。

  ..

  徐奕站在华亭县的一条小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马车,不禁开始思考人生。

  经济学规律,难道失效了?

  徐奕往松江府输入了大量的布匹成品,按照需求理论来说,商品数量供应的越多,价格就应该越低。

  由于大量商品输入织造品市场,市场上的丝织品会产生剧烈的价格下跌。

  等到织造品降价到原料成本价之下,打破了织造品的市场的平衡,所有的织造庄子就应该关门了。

  等到原有的织造品被消耗完毕,再开始重新生产才对。

  而此时,这条经济学定律却是如此古怪的失效了。

  徐奕在做经济学实验,来看看松江府织造品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

  现在,徐奕投入市场的丝织品,足以在松江府纺织品市场引发一场滔天的海啸。

  可是现在,一股无名的力量,将这波海啸吞噬了。

  结果现在的结果,就是松江府纺织品市场平静无波,没有任何一家店铺缺货。

  这个结果,让徐奕陷入了沉思。

  不论徐奕用机器生产多少丝织品,冥冥之中都有一个黑洞,将徐奕所有生产的产品,全部吞噬,连声音都没有。

  这个结果,直接让徐奕怀疑人生。

  难道经济学定律失效了?

  经济学定律怎么可能失效!

  大明这个封建社会的原始市场,已经是最简单不过的低级市场了。

  要是在这种环境下,经济学定律失效了,那徐奕直接原地去世算了。

  带着万分不解,徐奕开始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难道这大量的织造品,根本没在松江府销售,直接在松江府之外销售了?

  不对!

  运到别的地方卖,高昂的运输成本,会把利润压低。

  如果本地市场能够承受,一个脑子正常的商人,应该先行在本地市场销售。

  而如今,松江府市场上,丝织品价格波动尚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些商品,绝对不是输出外地了。

  那回事什么情况呢?

  难道徐奕利用工业制造出产的丝织品,真的被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了吗?

  怀着这个目的,徐奕从自己供货的十三个订单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地方商行。

  斥三万两巨资,溢价到整个商行市值的两倍,直接收购了这家商行。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徐奕就想看看,这些商行到底把货卖给了谁?

  用时五天,收购完成。

  徐奕终于拿到这家商行的全部信息。

  仔细检查之下,徐奕终于明白了一件让他惊奇万分的大事。

  


  (https://www.114wxw.cc/book/34122/610475340.html)


1秒记住114中文:www.114w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14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