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 我在大宋二三事 > 第三十七章 三苏突然下线

第三十七章 三苏突然下线


  吏部大院此时已经挤满了新科进士,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互相吹捧。

  “子瞻、子由。”

  “方兄弟你来了。”

  方承志找到了正在和他人交谈的苏轼、苏辙二人,一旁还有张载、吕慧卿、曾巩等几人。

  其他人见到方承志都是神情古怪,要知道方承志现在可是被编排成了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儒家叛徒。

  他居然还敢来吏部?

  难道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看他不顺眼吗?

  方承志对他们拱手见礼,他今天不准备挑拨儒家的神经,他是来看看自己到底被安排了什么职位。

  差遣的结果早就出来了,在场不少背景扎实的人提前得到了小道消息,所以场面比前世等待高考结果还热闹。

  没有让他们多等,几个吏部小吏抬着一张皇榜走上了门楼,然后将手里的皇榜缓缓打开,挂在门口的墙上,皇榜上面写的密密麻麻的名字和他们的差遣。

  “章衡——湖州通判”

  “窦卞——汝州通判”

  “罗恺——台州通判”

  “今年的一甲竟然直接外放担任一州通判,这在以前可是要三五年后才能担任的职务。”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我等受官家重视自然要尽心竭力、报销国家。”

  ......

  所有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名字,吏部大院人声鼎沸,方承志隔得太远看不起上面写了什么,他们几个人努力的往前挤。

  “苏轼、苏辙两位公子可在?”

  一声急啸在门口高呼,喊得非常着急,声音非常大,本来就距离大门不远的苏轼苏辙二人自然听到了这个声音。

  “是客栈的小厮!是不是父亲有急事找我们?”

  苏辙一看来人心中大急,也不看皇榜,急忙走向门外。

  方承志反正不着急自己的差遣,早看一会晚看一会都不打紧,所以跟着二苏一块走了出来。

  苏轼苏辙连忙问:

  “这位小哥儿,可是父亲找我们?”

  小厮喘着粗气道:“你们家派人传来消息,你们老母亲仙去了。”

  “什么?”

  “母亲!”

  苏轼、苏辙不敢置信,急声痛呼,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们即将上任为官一方的时候,他们远在蜀地眉山的老母亲竟然撒手人寰。

  方承志搀扶住兄弟两人,他连忙道:

  “子瞻、子由,现在还是马上赶往客栈找到令尊,如此打击恐怕令尊......”

  苏轼、苏辙醒悟过来,他们马上点头应是,对身后的皇榜看都不看,向着门外狂奔。

  方承志拉住他们,叫了一辆马车,几人上车,策马狂奔。

  赶到客栈,他们看到了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的苏洵,他坐在房间等着两个儿子回来,看到他们回来,苏洵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三个男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父亲,您要保重身体啊。”

  “父亲不要过度伤心,您还有我和大哥。”

  苏洵想到那个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夫人,这些年来她始终站在自己身后默默无闻的支持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子瞻、子由,我们回家。”

  “回家。”

  “回家!”

  苏轼、苏辙哭成了泪人,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没有娘的孩子了。

  在父亲责罚他们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将他们护在身后了。

  在他们读书苦恼无聊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给他们开解解闷了。

  在炎热的夏天,再也没有人会半夜拿着扇子给他们扇风了。

  在他们嘴馋时,再也没有人给他们做一碗鸡蛋面了。

  再也没有人,让他们叫一声:

  “娘,我回来了。”

  方承志受到感染,娑然泪下,不过他适时提醒道:

  “子瞻、子由,现在官家发下了差遣,你们回家尽孝需要先上书陈情。”

  苏洵回过神来,对方承志报以感激的目光,点头道:

  “对,对,先上书。”

  苏轼、苏辙两人,摊开纸张,一边痛哭、一边泼墨,等他们写完,纸张上已经布满了泪珠打湿的印记。

  派人将陈情书送到吏部,吏部审阅后递交宰相,宰相批阅后在交给皇帝赵祯。

  这套流程下来一般需要三四天,不过幸好苏轼兄弟是名人,吏部一看是家中丧母不敢怠慢,连忙上缴时任宰相的文彦博。

  文彦博和苏洵乃是好友,前两天还几个老友一起吟诗作对,畅谈理想,哪想到今天老友就痛失内人。

  赵祯极为喜欢苏轼的才学,这一次的公布差遣他特意将苏轼留在了汴京,哪想到就在这一天,竟然传来这样的消息。

  特事特办,赵祯想到自己一生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亲生母亲,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悲从心来,竟有泪光闪烁。

  苏洵父子三人他们将一切都收拾妥当,就等着皇帝的批准,要是今天接不到批准,他们就是冒着大不敬的罪名也要离开。

  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刚刚过了中午时分,就有皇宫的宦官赶到了客栈,带来了皇帝同意他们回家守孝三年的申请。

  苏轼、苏辙谢恩。

  “官家叫奴婢告诉几位,莫要颓废,好好在家守孝,官家等你们回来。”

  苏轼、苏辙感动,痛哭着高喊谢恩。

  “官家可是仁慈的好人,听说你们母亲仙去官家也忍不住落泪,你们可不要辜负官家的期望。”

  “苏轼、苏辙终生不忘陛下之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得到了皇帝的特批,三苏准备上路,方承志拦住他们。

  “苏伯父、子瞻、子由,你们此去数千里,蜀道艰难耗日持久,如此去恐怕还没到眉山就累坏了。”

  将他们拉倒一辆马车前,这是方承志刚才特意派人在车行买的一辆全新马车,就连马也是耐力最好的马匹。

  “路途遥远,我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做到这些了,你们一定要保重,他日我们再一同喝酒。”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感动,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此时已经完全被这个噩耗打击傻了,脑子一片混乱,完全没有思考的能力。

  “方兄,多谢。”

  苏轼、苏辙心中感激,方承志能够为他们如此着想节省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他们现在只恨没长一双翅膀飞回眉山。

  “你们与我意气相投,不必如此,快些走吧。”

  三苏上车,几人挥手告别,车夫马鞭一甩,车辆在御街上狂奔,带起一片片扬尘,还有无数小贩和路人的叫骂声。

  三苏坐在颠簸的马车里,里面一个包袱受不住颠簸散落开来,竟是金叶子和一串串的铜钱,还有一封信。

  苏轼好似明白了什么,打开信件查看,果然是方承志写给他的。

  方承志知道三苏一身傲骨,当面给他们钱肯定不会接受,只能出此下策,信中向他们道歉,并表示他们回来后请他们喝酒。

  还担心他们路途遥远,铜钱沉重携带不便,专门准备了轻便贵重的金叶子,只要把金叶子往腰带里一塞,没多少重量,还不用担心露财,是大户人家远行必备。

  苏轼将信件递给苏洵和苏辙,他只觉得在失去母亲这个最黑暗的时候,还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


  (https://www.114wxw.cc/book/46083/519666546.html)


1秒记住114中文:www.114w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14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