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八百五十二章 痛剿匪巢

第八百五十二章 痛剿匪巢


这些奏折大部分是清流言官们上的,他们指责林逸青在越南“藐视越南君臣”,“居住越南王宫,出入用天子仪卫,肆行无忌”,使一向恭顺的越南“暴民四起,盗匪横行”,又说林逸青“有二心于中朝”,把林逸青简直说成了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

        小皇帝现在已经能看明白奏折当中的意思,看到这些奏折,心里急得不行,他小小的心灵根本想不明白,那些言官为什么要这么下力气的诬陷一个好人。

        光旭一点也不相信,对自己充满了爱心的林逸青,会做出那样的事。

        这些奏折照例是要给皇太后看的,每当这些奏折给皇太后送去之后,光旭最害怕的,便是皇太后会因此加罪于林师傅。

        但皇太后没有,这让光旭安心不少。

        光旭有好几次问过他敬重的翁师傅,为什么言官们要这么弹劾林师傅,翁师傅倒没说林师傅的坏话,只是含糊的回答他:“台谏以风闻奏事为为己任,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到时自能分明。”让他更加的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林师傅对付言官们的办法似乎也不少,针对言官们的弹劾,他并没有为自己上奏辩解,而是用事实说明问题。他将越南国的那些“僭越之印”尽数打包送到了京城,皇太后接到这些印玺后便下令在理藩院展出,命那些一直坚称越南“向来恭顺”的言官前去观看,结果言官们一下子全都哑口无言,再也不敢在这方面做林师傅的文章了,转而上奏“自省”,以求皇太后原谅,并大骂越南人“狡赖”。

        想起那些言官们看到那些大印时的表情,光旭就忍不住想笑。

        言官们这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显然并不甘心,他们又针对乾法两国就越南问题的和议,认为林逸青在向法国人让步。出卖大乾和越南的利益。还有的言官说,林逸青在越南屠杀反对他的民众,说这些越南百姓是匪徒,“指民为匪”。使越南北方陷入极度的血腥恐怖之中,“欲要逼反越南,脱离中朝”!

        对于这样的弹劾,皇太后也一概没有答复。

        光旭有理由相信,只要林逸青平安归来。一切麻烦都将全部化解。

        越南,红河上游。

        苏月站在“新珍”号炮舰的甲板上,用望远镜打量着远处的山头。

        那里,是“白旗军”匪徒最后的巢穴。

        “白旗军”是越南北方众多的匪帮之一,成员多数都是从乾国境内流亡越南的天地会成员,凶残狡诈,他们占据的地方十分险要,此前越南官军和乾军多次进剿,都无功而返,使得他们益发猖狂。

        今天。以“新珍”号、“新瞻”号两艘炮舰组成的乾军内河炮舰队,就是专门来拔除这根插在红河沿岸的钉子的。作为向导,苏月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这里最麻烦的便是这个弯道,我们要用前线队形驶近河岸。我们是旗舰,一旦开了火,就算作战斗信号。到了离岸最近的时候,根据旗帜信号,我们便向右作九十度急剧拐弯,但仍旧继续射击。只要驶过这个转弯,便可以集中火力轰击匪巢。打垮他们。有问题没有?没有吗?那么请把任务传达给全体各员。”舰长张金生在布置作战任务

        关于突袭的通知在两艘炮舰的舰员间引起了热烈的情绪,因为,大家对于此前攻击保胜的黑旗军余部作战记忆犹新。

        “要是陆队跟不上怎么办?”一位军官问道。

        “等咱们炮击过后,估计山上也剩不下什么东西了。”张金生答道。“陆队慢一点也没关系。”

        马达响了起来,舰队直向匪徒占据的河岸驶去。

        苏月注视着拐弯的方位,但这个方位好像故意迟迟地不发生变动似的。最后,从云端里透出了朝阳,照亮了如画的河岸。敌人的巢穴就在那边的山上。上面有一座石堡,一列青绿色的松树像一座厚墙似的挤在石堡后面。

        张金生在较准着方位仪。苏月来到他身边,看到一条线爬到目标上了。

        “舵向右!航向向北!”

        两艘炮舰排成了前线队形,直向匪巢所在方向驶去。甲板上所有的炮手都严阵以待,警惕地等待着敌方的射击。

        “离岸多远?”张金生问道。

        一位军官报告了距离,苏月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她只是感到奇怪,匪徒们为什么这样满不在乎,任由他们袭击。好像这个小小的山头堡垒里的一切都在沉睡着似的。

        炮舰驶到了离河岸很近的地方,连露出在岸旁水面上的石头都可以数得出来。

        军官又作了报告,离岸多少多少。

        “用开花弹,对准山顶堡垒……开火!”张金生发出了命令。

        “新珍”号上的大炮立刻开始怒吼起来。弹跳出来的弹壳叮当地响着,苏月看到一颗炮弹的红点从石堡的顶上飞过。

        “减少两度……齐射!”

        在石堡的面前升起了炮弹爆炸的浓烟。

        “齐射!”

        两艘炮舰的大炮紧密地射击着。

        很快便有几颗炮弹打中了这座堡垒。一群穿着黑布衣服的人从里面奔了出来,用手中的洋枪向这边射击,但炮舰上的机关枪手立刻用加特林机枪对准这几个慌忙奔逃的人发射了短短的几串子弹,就将他们全部打倒在地。

        已经不可能再往前驶了,因为已驶到了近岸的浅滩。两艘炮舰同时根据信号作了约定的拐弯,沿岸前进;舰尾炮也开了火。对准目标之后,炮手们用开花弹作了齐射,离船舷不远起了水花飞溅声。再发了一排炮弹,结果还是一样。炮手们赶紧改变舰尾炮的瞄准尺码。但是炮弹爆炸地点的移动仍是很慢。

        一名军官跌跌撞撞地奔到甲板舱,去看炮击距离表。他紧张地翻阅着,找到了所需要的数字,他看起来象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个数字几乎要比舰首炮上的大三倍!赶紧更正!”他大叫起来。

        他向舰尾方面喊出新的瞄准数字,接着便发了命令:“齐射!”

        就在那座石堡的跟前,冒起了爆炸的火光。

        “喝,打得好啊!”苏月忍不住赞叹起来。

        大炮继续吼叫着。又有几发炮弹打中了目标。一根浓密的烟柱升向天空。

        从岸上发出了稀疏的步枪声,还有一挺加特林机关枪在突突地冒着黑烟叫着。白旗军有这种武器并且会用。可以说很令人感到意外。

        炮舰继续进行着射击,顶着对方射来的火流开始驶近岸边。只用了几炮,那挺加特林机枪便给炸得粉碎,操纵他的人也变成了飞扬的血肉碎块。

        这时苏月发现。在堤岸上矗立着一排覆着青草的小木屋,一座小屋的旁边长着一株大树。

        “那里可能会有敌人的伏兵。”苏月提醒张金生道,“再靠近的话怕会有麻烦。”

        张金生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他正要下令停止前进,隐藏已久的匪徒们突然用洋枪、土炮和喷筒等各种武器拼命对着在航线上航行的炮舰开始了射击。

        一发土炮射出的炮弹掠过船头。落入河中,腾起了高高的水柱。

        一颗旧式劈山炮射出的老式开花弹飞了过来,在河面上爆炸开来,炮舰上的人们周围立刻飞散着细碎的弹片。军官和水手们纷纷躲避,有的人甚至卧倒在甲板上。

        苏月伏下了身子,这时她听到一位军官在说,在什么什么方位上,敌方炮兵在开炮。

        有三发炮弹就在小木屋旁边爆炸开来。以后又来了好几发。舰上的炮手们从容不迫地发炮,每一排炮都是作过校正的。

        小木屋瞬间爆炸开来,一名军官不顾危险。举着望远镜看着那里,高声喊道:“击中他们的大炮了!”

        张金生看到在刚才敌人的炮击中有水手受伤,不由得有些焦灼地咕哝着:“这些混帐东西,还敢用炮打咱们,得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炮舰从河中开出了出去,继续猛烈的射击着。

        “咱们靠近去看看!”一名军官叫了起来,接着他便准确地测定了炮舰的位置,在地图上测量出了与敌方炮阵地相隔的距离。几秒钟的事,他便从表上把基准材料找出来了。

        张金生没有踌躇,“好。”他命令道,“炮向左舷……对准那株孤立的大树,用开花弹。”

        这棵树位于匪徒炮阵地的左方,是一个补助的瞄准点。这样。炮筒和瞄准器便朝着两个不同方向了。炮手们对于这种异常的射击方法当然是感到惊奇的。就是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军官,这种射击法也是一件新奇的事情。

        “齐射!”

        大炮同时吼叫起来。苏月站在甲板舱的舱顶上,用单筒望远镜眺望着。格子的交叉点正对着一个小丘,敌人的炮火便是从这小丘后面射出来的。有两发炮弹在稍稍偏右的地方爆炸开来。

        “向左移动二度……齐射!”

        炮艇射出的炮弹就在敌方的几门土炮之间爆炸了。

        “打着了!继续射击!”

        “喂,再打……再打!”

        匪徒们的炮有一门不响了。

        “嘿!他们还不服劲呢!再打!再打!”

        匪徒们又有一门炮不出声了,而第三门炮打算调过头来打了。

        “这帮家伙不服咱们的炮弹。那就再加几炮!”张金生鼓励着炮手们。

        苏月看到在装弹炮手的脸上淌着大颗大颗的汗珠。他已使那个炮组发挥了最高的速射力量。这时候,落在匪徒们头上的炮弹爆炸生成的烟团正在逐步扩大着。不一会儿,已经看不见那里了。

        “停止射击!”张金生下令道。

        舰首炮还不大愿意停止射击。炮手们可能是没有听到口令,继续一发接一发地打着。

        “停止射击……停止!”军官大声的重复着命令。

        “新珍”号的炮火停了下来,不一会儿,后面的“新瞻”号也停止了射击。

        张金生举起望远镜观察着,阵阵风吹了过来,炮弹爆炸形成的烟雾给风吹得渐渐的散去,苏月看见小木屋们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燃烧着的残骸和残断的焦尸。

        “目标,山上石堡……齐射!”张金生将望远镜转向了山头。

        炮弹落在石堡的右方。军官们立刻作了校正。这一发炮弹爆炸时。说明校正太过了。还要再作校正。他们相信,敌人是不会马上向他们射击的(对方已经没有还手的力量和本事了),因此不慌不忙地进行试射。作过六次发射之后,一名军官把瞄准目标告诉了舰尾炮。接着便开始了必定命中的射击。不一会儿,大炮射击声有节拍地响了起来。大家敏捷而专心地行动着。

        炮舰刚刚从这条窄窄的航道中驶过,便有一发炮弹在河面上爆炸,仍然是旧式的土炮弹。匪徒们用各种火器疯狂地对着这艘驶近的炮舰射击着,但很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炮舰继续射击着。炮弹落下的位置准确无误,给藏身在石堡里面的匪徒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但是,匪徒们象是还没有明白他们的末日已经到来,仍旧对着炮舰在射击。弹片有时也飞到炮舰上,但水兵们都安静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

        突然,一声强烈的爆炸震动了空气。在石堡的上空升起了一道带有火舌的浓烟。

        苏月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后来有人叫道:“他们的弹药爆炸了!”时才恍然大悟。

        又经过几轮齐射,山头变成了一片火海。

        再没有匪徒射击了,当炮舰的射击停止之后,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陆队到了。”一名军官报告道。

        “咱们的登陆队也上!”张金生似乎是不太高兴配合作战的陆军捡现成便宜。皱了皱眉,命令道。

        苏月也跟着登陆队上了岸,当她来到山顶上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惨的景象。

        一个匪徒的面部被弹片整个的削平了,就象削苹果一样!她不知道他是谁,也根本无法查证他是谁了,血还在汩汩地流着,他的肢体在遭受巨大摧残后仍然还在抽搐;抖动的手,抖动的脚。他活着的时候,可能在拼命的爬着。拼命的滚着,他可能想躲避什么,但无处不在的爆炸让他无可躲避,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苏月知道周围肯定还有大量的残尸。她不想看到这一切,这一切的残酷就是地狱也无法与之比拟。可无论到哪她见到的摸到的还是这些人世间最为血腥最为恐怖的场景:有的尸体被弹片削去头颅,头断之处在咕嘟咕嘟地冒着血泡;有的尸体被炸成几截,五脏六腑被高挂在枝头上;有的则干脆化作了无数肉块,或成堆或分散挡着人们妄图逃离的去路;这岂是一句惨不忍睹可以形容的!……

        一名《点时斋画报》的记者在绘着图,苏月很好奇他面对如此可怕的景象。竟然能安之若素。不象那位法国记者,在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后,便忍不住呕吐了起来。

        呛人的火药味、刺鼻的尸体焦糊味、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相互交织到一起,整个山顶上下被一种令人痉挛的窒息感塞满了。

        苏月四下里走了走,依然没有看到哪里有还活着的人,哪怕是一个并不完整的人,满地都是鲜血;土坎上,石堆中,树枝上、竹林里、草堆里、灌木丛中到处是横飞的血肉和断肢残臂。她被一种深深地恐惧紧紧地抓住了心肺,她有些不敢面对这一切,据说守在这里的有上千人啊,还有不知数量的家属们,这么多人居然都被刚才这阵钢雨铁火完全粉碎完全撕裂了吗?

        苏月感到一阵眩晕,似乎脚下的大地还在晃动着,她不明白为什么腿上老不得劲,每迈一步都让她喘不上气来。

        不远处又有一具死尸横陈在山亘上,他的胸部叫弹片开了个碗大的口子,鲜血早就流干了,身子底下黑红色的泥土还在闪着润泽的光芒。

        苏月心底的恐惧再次控制了心神,她来到石堡当中,还没等她缓过气来,眼前的景象由如一柄巨锤一下子就把她的所有魂魄都敲裂砸碎了:十来具缺胳膊少腿的尸体象一叠包谷堆似的摔在一截山墙四周,有几个光溜溜的身子上只吊了条碎布,被炮弹炸伤的尸体无一不是呈现出开放形伤口的,诺大的伤口挂着垂着掖着各种脏器,上头还沾着泡沫状的血迹,太惨了,一切都太惨了,肯定是一枚近距离爆炸的开花炮弹造成的伤害,旁边的弹坑似乎在证明些什么。

        旁边是另外一具尸体,头部被击中了,雪白的脑浆和着鲜血涂了一地,一条石壕底部躺着三具小个子越南匪徒的残尸,有一具脑袋没了,还有两具也是弹炸伤,命中的都是头部,有一个整张脸叫弹片掀开翻花了,说不出的恶心,苏月实在无法形容看到这些的感受,此时此刻的她,感觉连心肝肺都挤成团往嗓子眼里钻了。(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https://www.114wxw.cc/book/5354/5769820.html)


1秒记住114中文:www.114w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14wxw.cc